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

【行銷】2014年十大家外媒體趨勢(上)(下)

【行銷】2014年十大家外媒體趨勢(上)
作者 : 姜易慧、余書萍、陳家文   更新時間 : 2014/03/10 22:56:13


(2014-03-11)而當戶外媒體和科技結合越來越密切,能為企業提供什麼新的方法、創意,和消費者接觸?品牌能如何掌握趨勢,加以應用?
飲料商L&P的戶外廣告用塑膠製成,還切割成夾腳拖鞋,讓民眾把廣告[帶走](圖/adfreak)
(Brain.com 2014-03-11)根據尼爾森2013廣告量調查,家外媒體廣告量成長15.9%,市場規模達新台幣41.6億元。

2014年前景持續看好,除了交通媒體和影廳廣告有令人驚豔的新應用,再加上最夯的行動(mobile)元素,家外媒體結合線下及線上,可以跨屏及跨界,讓未來精彩可期。博仕達製作「2014年十大家外媒體趨勢」專輯,本篇分析前五大趨勢:



1. 交通媒體串起消費者生活圈
2. 影廳廣告感官升級,觀眾與品牌互動更緊密
3. DOOH時代下的多屏大串聯
4. 虛實整合:線下互動,線上分享
5. 消費者發聲,品牌相挺
6. 主動出擊,品牌體驗再進化
7. 行動購物漸漸形成販售新通路
8. 虛擬氛圍,身歷其境
9. 提供消費者即時的重要資訊
10. Big Data更能掌握消費者動線



1. 交通媒體串起消費者生活圈
交通媒體是有移動性的家外媒體,可連結不同區域,串聯消費者生活空間的點、線、面。根據尼爾森廣告量監測顯示,2013年交通工具廣告量年成長率為24.1%,達到26.6億元規模,是未來引領家外媒體市場的領頭羊。

尤其捷運和高鐵的快速便捷,無論日常通勤、逛街購物或周末出遊,都深受民眾愛用,旅運量以每年超過6%以上的年成長率持續增加中。隨著台北捷運持續朝新北市外圍擴建,以及桃園機場、松山機場、台鐵、高鐵陸續開發媒體新版面,為交通媒體注入新動能。如何更有效地運用乘客等待時間進行深度溝通將是未來新課題。


全球500個先進城市都有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,台北市為了符合樂活潮流,自2009年起推出YouBike,提供5,500台自行車、162租賃站點,「甲地租乙地還」服務深受市民歡迎,平均每台車的每日周轉率達20次,促進市民生活、通勤、觀光旅遊的便利度。


隨著桃園機場內部改造以及政府管制鬆綁,創意版面紛紛釋出,行李轉盤也可以展示產品,例如行李箱品牌Samsonite(新秀麗)在行李轉盤上擺放一只行李箱裝置物,不僅讓旅客在提領行李時增添不少樂趣,使得消費者自然而然地將品牌和旅行聯想在一塊。

品牌如何運用
1.了解不同族群在城市中點對點移動的目的與行經區域,以及大眾運輸工具扮演的角色,設計品牌訊息的露出
2.區域交通網日漸完整,城市對城市間的往返更為便利頻繁。如何讓品牌訊息佈點全台,達到無縫隙傳播效果


2. 影廳廣告感官升級,觀眾與品牌互動更緊密
自1998年威秀影城進入台灣,電影院朝向連鎖化和多廳式影城發展,與百貨商場緊密結合。影廳硬體不斷升級,除了3D、IMAX 3D,去年首度引進4DX影廳,強化觀眾和電影的體驗。至於影廳廣告和觀眾的互動性已有業者著手開發APP,未來潛力可期。此外,影廳業者延長旺季操作,可選擇的片單更多;而媒體業者推出「跟片」購買方式,廣告主更容易鎖定TA。而影廳觀眾有熟齡化趨勢。根據尼爾森媒體大調查,一個月內去過電影院的族群仍以20-29歲為主,不過從2009年的48%下滑至41%。30-39歲則從17%成長至24%;40-49歲從9%成長至12%。



2013年全球首部結合手機APP的電影,「手機有鬼」,觀眾觀賞前先下載專屬APP,觀賞過程中APP會偵測電影播放進度,和主角同時接到恐嚇與機密訊息,彷彿深入其境,體驗主角緊張刺激的心境。


加拿大的Cineplex影城,在2014款馬自達3上市時,推出全球首創多人賽車遊戲。觀眾必須先下載TimePlay APP,運用手機的加速度感測器,玩家可以扮演賽車手在大螢幕飆車,比賽過程中即時顯示成績排名,衝過終點時,畫面會秀出獲勝者的名字!創下電影與手機跨屏互動的新典範。(圖片來源:手機有鬼APP官方粉絲團;Youtube)

品牌如何運用
1.電影觀眾以20至29歲為主,是有效接觸年輕目標族群的媒體管道
2.電影觀眾當中,30至39歲、40至49歲的占比逐年增加,顯示影廳觀眾的經濟能力提升。汽車、鐘錶、行動電話等高單價/高質感產品可考慮加碼投資
3.可跟片的購買方式讓影廳廣告操作更有彈性。廣告主可選擇適合的電影類型以瞄準目標族群
4.品牌可藉由手機app進一步與影廳內的目標族群積極互動


3. DOOH時代下的多屏大串聯
數位家外螢幕(Digital out-of-home)在台灣的表現形式以大型戶外電視牆和數位聯播網為主。近幾年廣告主對靜態看板的興趣逐漸轉移到動態的DOOH。首先,DOOH可以播放動態的影音廣告,更容易吸引消費者注意。第二,DOOH彈性高,廣告素材置換更即時、成本低。第三,DOOH若具備聯網能力可形成聯播網,在多個地點同步播出。在多屏螢幕(Multi-Screen)潮流下,DOOH能串聯電視、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,使跨媒體效益極大化。例如廣告主可利用DOOH增加電視廣告TVC在白天時段的接觸率,將廣告影響力延伸到通勤、上班場所或購物通路中。


海尼根在2013年底推出「打開海尼根,慶祝星開始」。年輕人大多與朋友在外慶祝跨年倒數,海尼根鎖定跨年晚會的舉辦地點─台北市政府前廣場,包下主要進出主要幹道上的大型電視牆,在跨年當晚重複播放廣告TVC,增強品牌印象。搭配便利商店裡的數位聯播網,做最後的促購提醒。


中華電信透過調查發現民眾幸福感最高的溝通時段為晚間9點,因此推出「Keep in Touch 9點新關係」活動,提醒民眾在忙碌之餘,別忘了和家人親友煲個電話粥,延續用戶的幸福感。活動當天晚間9點串聯小巨蛋、明曜百貨、SOGO復興館外的大型電視牆,並與無/有線電視台同步播出。

品牌如何運用
1.根據家外媒體的環境特性與螢幕硬體設備,將既有素材重新編輯規劃
2.了解消費者的生活型態與行經動線,整合跨屏媒體企劃,擴大整體傳播效益


4. 虛實整合:線下互動,線上分享
台灣數位匯流發展協會日前公布「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調查」顯示,台灣有超過60%的民眾使用智慧型手機。資策會公布2013年民眾行動上網使用率達37.3%。智慧型手機成了每個人貼身的科技小秘書。有了智慧型手機,人人都成了聯網消費者(connected consumer)。可以把下載的資訊隨身帶著走。也可以在途中隨時查詢新的訊息。我們也發現,人們也很感興趣拿起自己的手機跟家外媒體做互動。例如,與社群媒體連結(加入粉絲團/打卡)、行動搜尋、上傳分享、下載內容(折價券/APP)等,在網路上創造話題並加速擴散,創造線上/線下(O2O)虛實整合效益。


巴黎萊雅Menexpert發覺台灣男性不重視「面子問題」,希望藉由與消費者之間進一步的互動,引起他們對臉部保養的重視。在信義區ATT 4 Fun現場進行「打造封面型男」、產品試用和快照活動,並結合照片上傳以及網路票選活動,衝高粉絲頁人氣,也創造出網路口碑與品牌知名度。(圖片來源:巴黎萊雅專業男仕官方粉絲團)

為了給關愛的人接收到全國性的驚喜,白蘭氏在台北信義區ATT 4 FUN前設置全台唯一一座的超大型?精盒LED裝置,免費播放民眾向關愛的人表白。民眾只要持智慧型手機掃描QR code,寫下祝福的話,就能將祝福送上雲端,即時傳送給關愛的人表達心意,還能得到雞精喔。

品牌如何運用
1.適時提供回饋,讓消費者能夠認同他與品牌之間的互動是有意義的,也提高下次的互動意願
2.設計手機版(Mobile Friendly)內容
3.善用品牌的自有媒體(owned media)資產,例如品牌官方網站、活動網站、手機app、網路購物、臉書粉絲頁等,並規劃線上/線下流程,串連網路人潮

5. 消費者發聲,品牌相挺
在使用者創造內容(User Generate Content)潮流下,消費者不再只是內容接收者。過去,廣告主通常只在思考「要置入什麼廣告訊息」;而現在,廣告主願意買下一整個版面,只為了讓消費者能在上面show出自己。

台灣人愛用臉書,六成都有臉書帳號,滲透率全球之冠。台灣人愛打卡,台南花園夜市登上全球第12大熱門打卡地點。台灣人愛拍照,相簿分享平台flickr公佈全球照片被tag(標籤)國家排名,台灣人口不及日本、美國,卻擠上全球第八。廣告主可善用台灣人「愛現」的心態,提供消費者公開表達的機會,創造主動的品牌參與經驗。


小巨蛋天幕運營商與互動媒體設計公司合作,使用者只需下載「哇!上小巨蛋」app,傳達對親友們的祝福,就能免費登上小巨蛋。內容會事先經過審核,並預告播出時間。使用者可以親臨現場,或是透過刊登實錄的功能分享至Facebook,與親朋好友們見證這難得的時刻。(圖片來源:哇!上小巨蛋官方粉絲團)


您是否在生活奔波忙碌之餘,曾無意間被一張照片感動或獲得啟發呢?Aday.org基金會邀請全球民眾拍下他們的日常生活。由博仕達全球分公司攜手73個當地媒體夥伴,在2012年10月8日於全球284個數位聯播網、85,000個戶外數位電視牆聯合播出,共同展出這場全球最大的攝影展。

品牌如何運用
深入消費者生活,傾聽消費者心聲,找到適當的媒體讓消費者自我表達,達到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緊密結合


原文網址:動腦新聞http://www.brain.com.tw/News/RealNewsContent.aspx?ID=19846#ixzz2viGqGk00


【調查報告】2014年十大家外媒體趨勢(下)

本篇文章完整閱讀 0 e元
作者 : 姜易慧、余書萍、陳家文更新時間 : 2014/03/12 00:01:45
(2014-03-12)讓消費者更有深刻感受的品牌體驗,如何用家外媒體創意來達成?行動與戶外廣告該如何合縱連橫?
電子看板受到電車開過的訊號,畫面上模特兒的頭髮就會飛揚起來。瑞典Apolosophy的創意超棒!
(Brain.com 2014-03-12)在《2014年十大家外媒體趨勢》上集中,談到虛實整合、交通媒體及影廳廣告的多變後,再來談談「2014年家外媒體趨勢」第6到第10個重點:

1.交通媒體串起消費者生活圈
2.影廳廣告感官升級,觀眾與品牌互動更緊密
3.DOOH時代下的多屏大串聯
4.虛實整合:線下互動,線上分享
5.消費者發聲,品牌相挺

6.主動出擊,品牌體驗再進化
7.行動購物漸漸形成販售新通路
8.虛擬氛圍,身歷其境
9.提供消費者重要的即時資訊
10.Big Data更能掌握消費者動線

6. 主動出擊,品牌體驗再進化
過去,家外媒體的表現形式以靜態、單向傳播為主,它的廣告功能被單調地想像,侷限於品牌的宣傳告知。現在,家外媒體更深入人們在家外領域任何可接觸到的環境,包括體驗式空間、計程車、賣場通路等。而廣告主的要求也愈趨精緻化與整合性,希望帶給消費者感性的、互動的、體驗式的活動,並能追蹤實際銷售成效。家外媒體能夠與消費者進行面對面接觸,再加上數位化與聯網性,因而可以輕易整合實體活動與網路行為:在消費者看到家外廣告後,能直接體驗產品,並即時購買,最後上網分享給親友,打造完整而流暢的消費者購買歷程。


紐約時尚精品COACH在2013年推出全系列秋冬鞋款。為了讓貴賓感受不同的「試穿」體驗,COACH打造專屬造型車,透過數位互動試鞋間體驗,消費者可搶先試穿秋季新品,化身紐約街頭最摩登的時尚焦點,並且留下獨一無二、個人專屬的影像,上傳至臉書與親朋好友分享 。


親切又熟悉的計程車司機,也能變成品牌的「素人代言人」!計程車司機被白蘭氏相中,成為補足精力元氣的「人蔘蜆精」最佳代言人。擔任品牌代言的司機會配戴品牌臂章,若乘客主動詢問,還可親自解說產品,達到素人口碑宣傳效果。

品牌如何運用
1.打造行動式體驗媒體,出沒消費者生活圈,主動出擊。並結合行動裝置,增加體驗活動的涵蓋範圍、參與率及網路擴散
2.找出品牌與消費者之間共同的經驗
3.設定適當的效益評估標準(KPI),檢視品牌體驗活動的在每個流程中的實際成效
4.將實體活動的人流導向購買通路,讓消費者在體驗產品後可立即購買

7. 行動購物漸漸形成販售新通路
開發新通路是行銷趨勢,可讓消費者透過更多管道直接購買產品,或使廣告主接觸到全新的購買者。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,行動購物(M-commerc)成為下一個新亮點。根據Google調查,台灣70%智慧型手機用戶每個月至少透過手機購物一次,許多國家的地鐵站都設置2D虛擬商店牆,民眾在等車時可用手機掃描QR Code進行購物。至於目前NFC手機付費的使用率仍偏低,但第三方支付政策預計今年上路,屆時可打通行動購物的金流。未來,「走到哪,買到哪」不再是幻想,家外媒體的影響力也隨之無所不在。


台北捷運在台北車站、忠孝復興、市政府三大轉運站,設置2D虛擬商店搭配創意壁貼,讓無聊的候車時間變成購物時間。乘客只要用智慧型手機掃描壁貼上的QR Code,即可前往網購頁面瀏覽選購。消費者不需要再拎著大包小包的戰利品,只需享受購物帶來的便利性。


台灣大哥大在誠品松菸成立數位生活館門市,店內設置myfone電子商務購物體驗區。消費者可利用螢幕瀏覽商品,選取想要的商品,在使用myfone購物APP掃描條碼後至櫃檯結帳,商品就會宅配至府上。門市還會提供小遊戲,過關即可獲得折價券,提升消費者加入會員消費的意願。(圖片來源:快易通;天工開物)

品牌如何運用
1.打造產品通路的多樣性,提升消費者購物流程的方便性
2.廣告主一方面可進行消費者教育,提升QR Code和NFC的認知度和使用率;另一方面則強化後台金流物流,提升行動購物的便利性

8. 虛擬氛圍,身歷其境
研究指出科技聲光效果,有助體驗品牌,善用創新的技術可以達到以往無法做到的虛實整合體驗,例如結合手勢偵測體驗製酒過程、3D列印全家福、Google Glass等…。 虛擬與實體相輔相成,在特定地點或空間利用新科技創造出專屬體驗空間,對於品牌形象與產品促購都有加分的效益。了解科技的獨特性與限制,量身訂做素材,激發最完美的創意表現。


以策略性整合規劃,將家外媒體廣告循序鋪陳出現,先引發消費者的興趣與注意,再逐步牽引消費者參與倒數即將到來的海尼根140周年,透過目前最受矚目的感應器Leap motion進行手勢互動,融合過去、現在與未來,讓消費者透過親身體驗、感受海尼根引領創新,成就經典的奧秘!


為了讓更多消費者體驗產品力,將Clarks高跟鞋鞋底使用的海綿鋪設在街道上打造「Clarks海綿街」,讓行人親身體會柔軟的逛街感受。在30天內Clarks創造了銷售增長300%的「奇跡」。(圖片來源:海尼根官方粉絲團;龍璽創意獎官方網站)


品牌如何運用
1.運用創新科技來說 故事,融入消費者生活情境,讓科技成為觸媒,激發二次傳播效益
2.客製化是最重要的環節,針對不同的主題、空間量身打造、才能發揮獨一無二的效力

9. 提供消費者重要的即時資訊
家外媒體能掌握地點(location)和環境(environment)雙重特性,它的優勢在於,在不同接觸點(touch point)上接觸到閱聽人時,能即時提供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的資訊。受惠於數位螢幕、聯網技術以及多元資訊越來越容易取得,家外媒體變得越來越Smart,能根據消費者所在位置的特性,提供重要的即時資訊,例如天氣、溫度、空氣品質、交通狀況、航班等。廣告主可思考如何把產品特性與消費者關心的資訊巧妙結合,並在他們需要產品的時刻做出即時提醒。


炎炎夏日艷陽高照,紫外線過強往往成為美眉們的隱憂。資生堂旗下「安耐曬」防曬品牌,運用便利商店裡的數位聯播網,一旦紫外線指數達標,就會即時播出由代言人安心亞拿著產品的提醒字卡,加強商品與防曬的連結。晚上回到家後,可與家中電視廣告接軌,不浪費任何檔次。


英國航空在倫敦鬧區設置一個數位螢幕,當飛機經過時,小孩會站起來,指著飛機,興奮的跟著飛機跑,並即時秀出飛機的航班號碼和啟程地點/目的地等資訊。靠無線電波,把英航每天200台的飛航資訊跟飛機經過的位置做聯結,巧妙的讓小孩的手,像是魔術一樣預告了飛機的出現!(圖片來源:資生堂;British Airways)

品牌如何運用
1.掌握消費者在某時段某地點從事的活動,即時提供與他們切身相關的有用訊息(relevant information),更能引起消費者關心
2.判斷消費者需要你的時機讓產品廣告適時露出,例如紫外線過量時出現防曬乳廣告,更容易促成購買
3.跟對的人傳遞對的訊息,精準溝通目標族群

10. Big Data更能掌握消費者動線
數位測量技術以及大量資料的蒐集分析的進化,使我們越來越能掌握消費者在家外的移動模式與行動路線,並根據家外活動的活躍度判別黃金時段。結合其他數位化資訊,例如POS零售點銷售資料、手機打卡地點、行動上網數據等,進一步拼湊出更完整的消費者insight,使得家外媒體能針對目標消費者進行更精準、更有效的規劃。未來,家外媒體企劃不再以媒體的點位版面為主,而是以家外閱聽人為出發點,依據消費者輪廓、家外活動,行動裝置使用行為和通路消費行為,極大化目標族群的家外媒體投放效益。自此,家外媒體企劃邁入科學化新階段。


英國博仕達於2013年初正式推出新的家外閱聽人調查系統:Route。自2008至2012年觀察英國36萬個媒體版位,超過28,000位受訪者。受訪者連續9天配戴個人衛星定位器,記錄家外途中的行經路程與媒體接觸行為,累積約1.6億筆資料,號稱史上最大型運用GPS技術的研究報告。


英國博仕達與JCDecaux聯手合作Virtuo City研究,設計路況模擬影片讓消費者彷彿置身於開車上班行經路段,洞察消費者家外媒體涉入程度,優化投資效應。透過這份研究可了解不同家外媒體類型、尺寸、頻次等因素,均會影響廣告記憶度、眼球停滯時間,與「媒體涉入程度指數」。(圖片來源:Posterscope, UK)

品牌如何運用
1.結合家外媒體使用行為與品牌可獲得的消費者資料,透過事前策略規劃,將家外媒體效益極大化
2.掌握消費者在家外的移動方式和路線,安排品牌訊息在消費者生活中無縫隙露出


原文網址:動腦新聞http://www.brain.com.tw/News/RealNewsContent.aspx?ID=19852#ixzz2viH5TaiX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